首页/知识/茶叶知识/茶叶的文化/正文

清和茶道和为贵

来源: 原创
作者: 源源
2022-12-31 10:07:00
次阅读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到了唐代,名目繁多的茶的别称,才统一称之为茶。1949年以后,根据茶的制作方法、茶叶品质以及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明确而科学地划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究其本质,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的含量次序,作为分类依据的。如同禅宗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茶类不同,泡法有别,一款茶的香气、汤色、滋味、气韵、意境的表达,因人而略有差异,其甘隽永香蕴藉,幽人自知。泡茶看似随意,欲泡好一盏茶却不容易,需要扎实的手上功夫,活火活水,知茶性,明茶理,以形成正确的综合判断,还需要“利其器”。茶器的选择,是否顺手贴意,是否适合某一类茶,能否准确客观地去表达茶的汤色、香气、滋味、气韵等,都是值得认真探究、细细玩味的雅趣闲事。

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茶具和茶器有了分野,形成了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幽人高致,器以载道,道由器传,茶道就是由人与茶器来传达与表现的,假物以托心,立象以尽意。茶以一叶之微,啜苦咽甘,解人心语,泽被后世,俨然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连接的纽带,故茶最近于“道”。

陆羽《茶经》说:“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陆羽对展现唐代煎茶道的二十四器的严格要求,体现了陆羽煎茶的严谨及其对品茶仪式的一丝不苟。从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点茶,明代的撮泡,至清代工夫茶的形成,茶器的形制、材质、大小、功能等,也随着茶类的发展、品饮方式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着。茶器、茶席经过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虽然可繁可简,丰俭由人,但不可因繁文缛节,影响了品茶的幽兴;也不能因过素过简,影响了茶席必要的使用功能与韵味表达。许次纾《茶疏》认为:“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许次纾是明代少见的知行合一的文人型茶人,他虽有腿疾,但为了掌握茶的第一手资料,每年都会不辞辛苦,深入茶区,亲力亲为,以求端本正源,故许次纾之论,切中要害,别有见地,不可不读。

综上所述,清和茶道认为,正规茶会或重要茶事,茶器不应少于十八种,具体包括:泡茶器(盖碗或壶)、壶承(茶盘)、盖置、匀杯、茶杯、茶托;茶荷、茶则、则置;茶炉、烧水器、滓方,洁方、竹夹;茶仓、具列、席布、花器。

清和茶道,是以人体工学为基础,借以佳茗美器,旨在体现“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的艺术生活化的茶事美学行为。倡导身体力行,恒亲其役,源头问茶,知行合一,去健康、科学、合理地泡好一盏有滋有味的茶汤,为熙熙攘攘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倍添韵致,颐养身心。触事皆手亲,做茶的季节,“白云满袖香先异,绿雪盈眶色可伶”。品茶的时光,“幽芬岂是熏兰畹”,“人比心清妙始省”。籍助茶,让我们学会苦中作乐,忙里偷闲,诗意地栖居于自然草木之中;借由茶,通过鉴水、择器、候汤、冲瀹、闻香、知味、赏器等,居闲趣寂,素怀观照,让枯燥的日子有味道,使平淡的生活艺术化。笃静悟初,清神出尘,久而久之,让清雅的茶事美学活动,成为一种精神的自觉。

唐代韦应物诗云:“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诗中明确表达了“静为茶性”的理念。静胜燥,故茶需静品。明代徐渭《煎茶七类》说:“煎茶虽凝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当内心与茶性相得,当心静与茶静契合,共鸣后的茶觉,是敏感的、准确的、清灵的、玄妙的。禅者,静也,这种不可言说的味外之味,即是禅意,具足了禅意的茶味,大概就是很难说清的“禅茶一味”吧!刘禹锡有诗“僧言灵味宜幽寂”,因此,煎水瀹茶,趣从静领。静心品茶,雪其燥气,斯俗情悉去,臻于雅矣。茶养人之静气,“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韵高致“静”可谓一语中的。

明代朱权《茶谱》说:喝茶是“为君以泻清臆”,“非此不足以破孤闷”。茶有草香、花香、果香、乳香,然而,香以清香、幽香、冷香为上。“香而不清,犹凡品也。”一语道破茶香境界高低的玄机。汪士慎的“凉芳舌上升”,为饮茶得道之言。茶的“清”,是指气息清纯、滋味清爽、香气清幽。“韵”,本义是指音韵,是与听觉有关的美学概念。当茶的本味之外有了味外之味,当品出了含英咀华的余味,这种“令人六腑皆芬芳”的回味不尽,与味觉通感,就形成了茶的韵味。好茶气息清凉幽微,有山野清芬之气,故老子说: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写道:“夫茶,以味为上,甘香重滑,为味之全。”宋徽宗真是懂茶之人,寥寥数语,鞭辟入里点明了茶之内涵。一款自然造化的好茶,包含了苦、涩、酸、咸、甜、辛等诸多滋味,天育地化,茶逢其时,用心炒制的一泡有季节感的好茶,必定是五味调和、浓淡有致的,古人认为“五味调和谓之美”。五味调和的茶,不苦不涩,甘润鲜香,内质丰富,好像每一种滋味都有,但每一种滋味又都不突兀、不彰显。“灵芬凝不散,珍品鲜难求。”好茶就是如此,甘鲜清绝,致清导和,具有和合之妙。茶如人生,和为贵也,好茶如同君子,和而不同,止于至善,故“和”为茶魂。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清和茶道和为贵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chawenh/548.html了解知识。

延伸阅读:
展开全文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茶席布置

爱茶也爱酒!了解更多茶叶识
知识共享快速准确全面
滴香寻源~茶酒知识让你更懂生活
  • 吴觉农当代“茶圣”
    茶人精神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
    10次阅读
  •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受中国文化而启发,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茶道核心是中庸、明伦、俭德、清寂八个字,而中国茶道在唐代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中国茶道注重
    4次阅读
  • 茶的别名,茶叶都有哪些雅号别名?
    茶的别名为荼、茗、清友、不夜侯、清风使、 龙芽风草、涤烦子、嘉木等,茶自古就与柴、米、油、盐、酱、醋齐名,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相当重要,除此之外还有琴棋书画茶,茶亦是文化的
    1次阅读
  • 八位大师小罐茶什么梗
    所谓八位大师小罐茶,一般指小罐茶是由八位茶师制成,每一罐都是泰斗级大师手工制茶,小罐茶一罐4g,而平均每位大师每天炒出220斤茶,似乎不太实际,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小罐茶的八位
    11次阅读
  • 茶点和茶的搭配
    茶叶的文化茶点和茶的搭配
    茶点和茶的搭配素有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的说法,即以甜的茶食配绿茶,酸甘类的茶食配红茶,咸碱类的茶食配乌龙茶,其次茶常见的茶点搭配还有瓜子、盐豆、笋丝、糖果、酥类、蜜
    4次阅读
  • 宋聘号普洱茶历史
    茶叶的文化宋聘号普洱茶历史
    光绪六年,宋聘号茶庄在云南石屏县成立,并在六大茶山重镇易武镇开设茶厂,民国初年(具体时间已不可考究),宋聘号与同在易武的乾利贞号联姻,又称乾利贞宋聘号。1950年,乾利贞宋聘
    43次阅读
  •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首先,茶叶的冲泡,一般使用的是高温的沸水,本身温度比较高,而茶倒太满,不利于拿捏,其次也易洒出、易烫手,导致糟糕的饮茶体验,再者茶水讲究七分满,主要代表的是对客人的尊敬,
    10次阅读
  • 别人倒茶时怎样敲手指
    1、倒茶者为长辈,则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一般敲三下即可。2、倒茶者为平辈,则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敲三下表示尊重。3、倒茶者为晚辈,则食指或中指
    5次阅读
  •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什么地方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
    9次阅读
  •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
    茶叶的文化茶如人生淡中有味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
    8次阅读
  • 皎然一首诗,道尽茶道真谛!
    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天地。正如皎然的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所言: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
    2次阅读
  • 茶席的九大构成元素!
    茶席之美,是视觉和心灵的碰撞;是用心的“布”,而不是刻意的“摆”;是表现茶道精神而规划的一个场所。想要设计一方赏心悦目的茶席,必须
    1次阅读
  • 精致的茶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曾听专职审评茶叶的工作者说:我们做评茶的这套与你们做茶道的不一样,我们评茶需要认真喝茶,讲究科学的;你们懂不懂茶叶都无所谓啦,只
    2次阅读
  • 清和茶道和为贵
    茶叶的文化清和茶道和为贵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到了唐代,名目繁多的茶的别称,才统一称之为茶。1949年以后,根据茶的制作方法、茶叶品质以及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
    9次阅读
  • 茶席布置
    茶叶的文化茶席布置
    茶,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新中式的茶席也有那一方天地。煮雪烹茶问茶味,大抵是爱茶
    3次阅读
  • 中国古代茶道的四大流派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形成了特有的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
    2次阅读
  • 茶宴形成于浙江的什么山
    茶宴形成于浙江的径山,径山茶宴自唐朝开山祖师法钦禅师植茶采制,以坐禅供佛而逐渐被人们所知晓。至两宋时代,因为径山寺的发展以及临济宗
    7次阅读
  • 茶道的精髓
    茶叶的文化茶道的精髓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俭、时、仁、真。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产于深山幽谷中,外形清秀,香味清幽,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灵秀之气,最能清人心神。香:如兰斯馨。茶有真香,香
    10次阅读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常言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间最捉摸不透,莫过于情感二字。豆蔻年华,再至青丝白发,朱颜辞镜,山花辞树,说不尽的悠悠往事,那中间的多少时光,曾经多少人来过?如
    2次阅读
  • 有个茶室,生活才够味
    一盏茶壶、几缕烟雾,一间素净的茶室,为生活平添了许多悠闲和禅意。茶室,既可承担社交的功用,又可赏心悦目、修养身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沉思和宁静,因此成为了人们家居设计
    16次阅读
  • 茶道十悟
    茶叶的文化茶道十悟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喝一杯茶
    13次阅读
  • 禅茶一味︱一心无累,四季良辰
    青衫少年,踏尽红尘路,辗转十年,壮志可酬?人生七十古来稀。过得一日,便少一日。蜗牛角上争岁月,福寿长安才是真。芸芸众生相,奔走可怜名利客,逍遥时有牧樵人,天之赋命实同,人
    37次阅读
  • 茶艺入门之弄茶
    茶叶的文化茶艺入门之弄茶
    之前也有介绍过一些茶艺知识、茶具知识,今天跟家介绍烹茶技术相关的六大弄茶手法,只要将这六大弄茶手法学会,并能流畅操作,那么你就算是
    69次阅读
  • 一片茶,一个人,透过杯中茶看人生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有时候很简单,对于我来说,不敢
    3次阅读
  • 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
为什么倒茶要七分?
懂白酒更懂生活
寻白酒更多知识,白酒都有哪些香型?
了解白酒品牌、产品特色及企业文化!
点击查看
子均邓公液
子均邓公液

一个世纪的经典味道 子均邓公液 是五粮液的创制人—邓子均之嫡孙邓真远创立的高品质白酒品牌。邓子均于1911年开办利川永酒厂;1925年创立五粮秘方;1932年定名注册五粮液;1952年献秘

点击查看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酒生产产地在宜宾,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弱酸性紫红土,最宜作为五粮浓香工艺的筑窖及窖泥培养土。粘性强、微碱弱酸,富含多种矿物质。加之地下水经砂岩自然过滤,水中金属物质含量极低,硬度小,实为天然软水,非常有利于发酵的1000多种微生物的生存。生产基地都在三江之边,同用一个地域的古老地下泉水源。

点击查看
稻花香
稻花香

稻花香酒引进中国名酒之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取“龙眼”优质矿泉水通过混蒸、混浇、万年糟、人工培养老窖、封窖发酵、自然生香、分层蒸馏、按质摘酒、按级并坛、地窖贮藏、科学调配、精心包装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产品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纯正、净爽,诸味协调,回味悠长的特点。在红楼梦里面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稻花香应该取自于这里,

点击查看
叙府
叙府

叙府牌叙府系列酒严格按照传统的“混蒸续糟,双轮底发酵,缓火蒸馏,量质摘酒,贮存老熟,精心酿制”的独特酿酒工艺结合现代先进的酿酒科技成果,精选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糯米为原料,经固体发酵,长期贮存,严格酿制而成。叙府大曲因质量过硬,独具“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甘冽醇美、饮后尤香”的风格

点击查看

大家都在看

    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