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茶叶知识/茶叶的文化/正文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来源: 原创
作者: 源源
2023-01-11 23:23:23
次阅读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首先,茶叶的冲泡,一般使用的是高温的沸水,本身温度比较高,而茶倒太满,不利于拿捏,其次也易洒出、易烫手,导致糟糕的饮茶体验,再者茶水讲究七分满,主要代表的是对客人的尊敬,而茶水倒满有不欢迎、不留客的意思,因此茶不能倒太满。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喝酒一般我们会倒满,而茶不同于酒,茶是趁热品味的,一般倒入杯中的茶都很烫,所以就不宜倒的过满。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茶”是用热水泡的,倒七分满是避免客人端茶的时候烫到手,另一方面也有留客之意。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如果倒茶太满的话,客人端不起杯子,无奈之下,只好俯首而饮,造成的种种窘态,皆因主人照顾不周所致。

因此,倒茶留三分,流出的是尊重,是情谊。从来茶倒七分满 ,留下三分是人情。

再者,喝茶本是闲暇之时的习惯,不需要烘托什么热闹气氛,与酒席相比,它更倾向于清静悠闲。

浅茶则正好适应这种慢节奏,似乎有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之意,而茶道讲究廉、美、和、敬。与酒道的敬、欢、宜相得益彰。七分满的“浅”茶习俗与此互为表里,显示了我国茶文化崇尚淡雅的鲜明特色。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

常言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讲究礼仪,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的体现,更蕴含着做人处事和待人接物的道理。

即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满,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懂得留有一定的余地。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茶为什么不能倒太满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chawenh/619.html了解知识。

延伸阅读:
展开全文

宋聘号普洱茶历史

别人倒茶时怎样敲手指

相关茶叶
一香一茶一酒一人生
爱茶也爱酒!了解更多茶叶识
知识共享快速准确全面
滴香寻源~茶酒知识让你更懂生活
  • 茶道礼仪
    茶叶的文化茶道礼仪
    不知礼无以立,中国人最看重待人接物的礼仪。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喝茶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的品饮氛围。主人篇1、茶席设计
    0次阅读
  • 台式乌龙茶艺
    茶叶的文化台式乌龙茶艺
    主要茶具: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1.摆具将
    0次阅读
  • 禅茶一味|大而无妄,微而不卑
    河水至,连山淹陌,一时不辩田园牛马,欣欣然以为大也。至东入海,见百川皆归,浩瀚不知远,茫茫不见垠,方知为大也。小大之辩,如短长之别
    0次阅读
  • 茶道和茶艺是一回事吗?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而以前每家每户“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也从“七件事”的排位末尾大大
    0次阅读
  • 有一种礼仪叫“茶堪酒满”
    所谓茶堪酒满,通俗的说就是给客人敬茶,要半满,敬酒,则要溢满。其实,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也一些生活中对于美满生活,祝福等习惯成自然的
    0次阅读
  • 中国茶文化中,你不得不知晓的道德内涵!
    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漫长的饮茶历史,不仅充分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也认识了茶的精神属性,
    0次阅读
  • 禅茶一味|苦之为禅,久之则甘
    人生如琢玉,遍经磨砺,方能成器。世人皆羡神仙好,却舍不下功名,执着于烦恼。历尽千般劫,尤不改初心,尝遍世间苦,亦微笑如昨。喜乐是心
    0次阅读
  • 茶道人生,茶是有生命的
    茶也称复活草。茶的生命分为两部分,一即长在树梢之时,二即泡在杯中之刻。所以我们说茶叶,也被称为复活草,她的生命在我们品饮她时,在杯
    0次阅读
  • 禅茶一味|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人生幽意多,随行一处,享一处安宁。面对繁杂的生活,总想寻一份悠然的所在,避世绝尘,然而,寻幽幽不至,觅闲颇
    0次阅读
  • 禅茶一味|低头种豆,抬头看山
    看山渐生巍峨志,观水顿悟澄净心。山高云深,四季变换其性不改,风不能移,雨不能浸,青烟笼黛色,呜呜生风籁。人生于世当如其性,不为生活
    0次阅读
  • 茶具茶道之沏茶工序
    君子以茶会友,今天小编介绍一下茶具茶道的沏茶工序:1、烫茶:泡茶之前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2、置茶:
    0次阅读
  • 西藏的茶道
    茶叶的文化西藏的茶道
    巴珠仁波切,在有名的摩尼石墙附近札营,这墙始建于他的前世巴给活佛,而由他亲自完成。那是个严冬的清晨,一个穿着山拨鼠皮破旧外套的小女
    0次阅读
  • 茶道与武道,士之风骨!
    茶道与武道皆我所爱。我自幼练习内家拳,30年未曾间断。拳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自数年前与圣慧老师在北京香山结缘而习茶道以来,虽未能以
    0次阅读
  • 茶艺之美,流派纷呈
    每个茶艺师的手法不同,流派纷呈。但茶艺之美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以下最美茶艺共性,不包含表演类茶艺)一、静首先,茶艺师自身要静,心
    0次阅读
  • 静笃养心,静心品茶
    “静笃”出自老子先生《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静和笃,都是形容人心
    0次阅读
  • 喝茶礼节“18禁”
    茶叶的文化喝茶礼节“18禁”
    1、喝茶者可以歪着身子斜躺在椅背,看泡茶者泡茶以及接受他奉茶吗?不可以。斜躺姿势在家里可谓舒服、轻松,在公众场所这样做却带有傲慢、
    0次阅读
  • 禅茶一味|随波不逐,随遇而安
    闲来信步,寻常巷陌,林荫野径,别有一番悠然。人生长路总是步履匆匆,劳苦多有,迷途亦多。于洪流滚滚,难免随波逐流,怕一步走错,又怕一
    0次阅读
  • 茶席上的茶器茶事
    茶叶的文化茶席上的茶器茶事
    一、茶席茶席是茶事进行的空间,也是泡茶人对茶事认识的综合表达。一个茶席的思考重点,是如何展现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0次阅读
  • 怎样理解茶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社会步入盛世发展,茶叶正式奠定食用功能,并兴起,成为了中国的举国之饮,出现茶事经典《茶经》,茶文化得到大肆流行,而宋代由于经
    0次阅读
  • 唐朝茶文化特点
    茶叶的文化唐朝茶文化特点
    唐朝是“茶文化”兴盛的重要时期,并实现了从药用转向食用,再到全民饮茶的转变,因此,唐代的茶文化并非仅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阶段,具有全民
    0次阅读
  • 茶室布置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茶室布置需要准的东西有电木泡茶盘、壶承(杯垫)、茶道六君子(茶匙、茶针、茶夹、笔筒、茶笔、茶漏)、品茗杯、公道杯、盖碗、茶漏、茶洗
    0次阅读
  •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
    龙井茶引武林山、西湖水、虎跑泉、龙井茶,天下美名,在茶为国饮的中国,龙井是杭州的一张“绿色名片”。提杭州必说西湖,说西湖必提龙井茶
    0次阅读
  • 白牡丹典故
    茶叶的文化白牡丹典故
    相传,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太守叫毛义,他为人正直,后辞官回家,带着老母亲隐居,可是后来由于其母亲年老衰落的缘故,生了场病卧病在床,在
    0次阅读
  • 什么是凤凰三点头
    茶叶的文化什么是凤凰三点头
    凤凰三点头是泡茶中的重要泡茶手法,即泡茶者在注水冲泡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
    0次阅读
  • 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
茶文化的古今原由
懂白酒更懂生活
寻白酒更多知识,白酒都有哪些香型?
了解白酒品牌、产品特色及企业文化!
点击查看
子均邓公液
子均邓公液

一个世纪的经典味道 子均邓公液 是五粮液的创制人—邓子均之嫡孙邓真远创立的高品质白酒品牌。邓子均于1911年开办利川永酒厂;1925年创立五粮秘方;1932年定名注册五粮液;1952年献秘

点击查看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酒生产产地在宜宾,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弱酸性紫红土,最宜作为五粮浓香工艺的筑窖及窖泥培养土。粘性强、微碱弱酸,富含多种矿物质。加之地下水经砂岩自然过滤,水中金属物质含量极低,硬度小,实为天然软水,非常有利于发酵的1000多种微生物的生存。生产基地都在三江之边,同用一个地域的古老地下泉水源。

点击查看
稻花香
稻花香

稻花香酒引进中国名酒之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取“龙眼”优质矿泉水通过混蒸、混浇、万年糟、人工培养老窖、封窖发酵、自然生香、分层蒸馏、按质摘酒、按级并坛、地窖贮藏、科学调配、精心包装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产品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纯正、净爽,诸味协调,回味悠长的特点。在红楼梦里面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稻花香应该取自于这里,

点击查看
叙府
叙府

叙府牌叙府系列酒严格按照传统的“混蒸续糟,双轮底发酵,缓火蒸馏,量质摘酒,贮存老熟,精心酿制”的独特酿酒工艺结合现代先进的酿酒科技成果,精选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糯米为原料,经固体发酵,长期贮存,严格酿制而成。叙府大曲因质量过硬,独具“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甘冽醇美、饮后尤香”的风格

点击查看

大家都在看

    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