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茶叶知识/茶叶的文化/正文

茶,要道不要艺

来源: 原创
作者: 源源
2023-09-03 08:30:00
次阅读

茶,要道不要艺

大约1200多年前,有两位煎茶高手PK了一场,成为中唐时期重要的茶事件。

这两位高手就是常伯熊和陆羽,而裁判员是御史大夫李季卿。他在宣慰江南时来到临淮县,当地人说常伯熊善茶,李季卿就立刻把他请来。

这常伯熊,身穿黄衫,头戴纱帽,手持茶器,口通茶名,熟练流畅且动作优美。区分指点,令左右刮目。

等到了江南,又有人向李季卿推荐陆羽。陆羽来的时候只穿着“野服”,随身带着茶具,操作程序和常伯熊的差不多,但是不优美不精致。

李季卿有点瞧不起他,喝完茶就让手下取了三十文钱赏陆羽。这让陆羽痛感羞辱,回家写了《毁茶论》。

事后,世人评价认为陆羽的茶是道,其境界远远高于常伯熊。而常伯熊也知自身不足,所以将陆羽的茶道广润色之,大力宣传,最终使得饮茶成为唐朝盛风。

所以,我们认为他是陆羽的“铁杆粉丝”。可1200年之后,我却惊讶地发现,如今中国茶走得却是常伯熊之路,而非陆羽之道。

说这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这几年目睹茶界之怪象而生发的感慨。

比如,为何我们不叫“茶道”,而叫“茶艺”?为何我们喜欢称“茶艺表演”,而表演者均为年轻貌美之女子?为何我们在茶艺表演时,要玩那么多的花型手势,让人诧异这是手部舞蹈还是泡茶技法?

大家对茶艺追求的似乎不是茶好不好喝,而是节目好不好看。所以,表演时,有时跳舞,有时吹笛,有时焚香,有时插花,千奇百怪。

泡茶技法的展示,成为了文化创意,功利性和娱乐性到处显现。

这是茶之幸,还是不幸呢?

日本学者陈舜臣在其名著《茶事遍路》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很让人深省。“与其说茶道在中国绝迹,不如说是未留下形式。茶道是将所谓的日常茶饭中的茶非日常化,通过在现实中建立虚构的操作过程,重新思考人生。这在中国虽然是一种潜伏之流,却并未像在日本那样成为一种形式而传承下来。”

看到这段话,我想起2013年冬季,日本最大的茶道组织里千家的大宗匠亲自率代表团来杭州访问时所做的茶道展示。

作为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大宗匠沿袭家族文化,严格遵循千利休的训导,以茶道为生,在全世界传播和讲习日本茶道。

大宗匠为我们介绍日本茶道,同时他的弟子为大家做每一个环节的展示和讲解。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深刻。大宗匠说,喝茶就是要将身体放空,喝下这杯茶,身体就放空了。所以,空是一个主要的核心内涵。

大宗匠本人也是僧侣,他的茶道学校学时3年,每天习茶,恪守古训。

所以,我们看日本茶道更多的感受不是“美”,而是“静”,是恪守仪轨的庄严感。没有多余的语言,花哨的动作,漂亮的华服,只有程式和礼仪,静静伺茶,慢慢品茶。

当你看到事茶者面对一碗茶汤,如此庄重和安宁,内心也不由得对其有了崇敬感。于是,茶之道就产生了,形成了一种类似参加宗教仪式的神圣感。

为了这种“静”和“空”,那些茶室内的摆设都以简约为主,事茶者可以是老者,也可以是男性,重要的不是人是否美艳,而是事茶人的敬茶心。这不是娱乐性,而是精神追求。所以,在日本人们对于茶道师是非常尊敬的。

大宗匠说,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茶道却诞生于日本。我想,这是该让我们反思的话。

中国茶是复杂的,中国茶文化是博大的,但是中国茶艺却像一出谐剧。日本茶道讲究的是“空”,“空”是佛家禅宗思想。

中国茶文化总说自己是儒释道三家并存,但是在表演时我们却违背了这些东西。我们追求的是“有”,在一出茶艺表演中想要展现的东西很多,比如女子是否漂亮,器物是否名贵,姿态是否优美,却忽略了茶是否好喝的本真。

但凡有表演,一律是选择年轻貌美女子上场,极少年长女性表演,这是一个年轻女性竞技的地方。这不就是那一副华丽的臭皮囊吗?

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我们所展示的却恰是那色的外在。所以,在观摩中国茶艺时,我总是无法产生出崇敬感,大多时候我是在看演出。

我很难理解,为何中国茶艺要讲究创意和设计,如果是作为“茶礼”,那要做的应该是“恢复旧制并传承”。

如果是作为“茶德”,那更要讲究的是茶中之哲学。一旦进入剧情设计,空间设计,创意呈现,我想这就不是哲学和宗教范畴,而是舞台表演了。

中国茶艺犹如大观园,百花齐放,花枝招展,让人咂舌。而里千家的日本茶道350年传承,沿袭不变,难道他们的每一代继承者都没想过要创意变革吗?为什么他们不创意呢?

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眼里的茶,是道,是哲学,是宗教,是敬仰,是敬畏,是陆羽的道,不是常伯熊的表演。

茶之美,不在艺,而在道。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茶叶、白酒、好物资讯

茶,要道不要艺查看地址:https://www.dixiangxunyuan.com/chawenh/800.html了解知识。

延伸阅读:
展开全文

各自安好,彼岸花开

古人饮茶的“三得”之说,是哪三得?

相关茶叶
一香一茶一酒一人生
爱茶也爱酒!了解更多茶叶识
知识共享快速准确全面
滴香寻源~茶酒知识让你更懂生活
  • 茶文化的礼仪和规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以礼相待,待客之道自然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茶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以茶待客是我们接触到最多的场景,客人
    0次阅读
  • 喝茶的5种智慧,送给爱茶的你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禅茶一味,茶叶沉浮,茶汤多姿多味,每一味都蕴含着不同的智慧。这里有五则茶中的智慧,想要“寄与爱茶人
    0次阅读
  •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哪里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南采茶戏,俗称
    0次阅读
  • 推广茶叶怎么发朋友圈
    来自海拔1200米的高山有机茶,不苦不涩,鲜香甜爽;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谓之国饮,一天一茶,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种爱,似茶回味无
    0次阅读
  • 泡茶与喝茶时,手指敲几下是什么意思
    泡茶手指敲几下起到行茶礼,表达感谢的意思,如长辈给晚辈倒茶,晚辈需要行叩指礼,用五个手指并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同辈
    0次阅读
  • 倒茶的时候用手指敲是什么意思
    倒茶的时候会使用手指轻轻敲击桌子,是为茶桌礼仪,意思是表达感谢、感激、尊重,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
    0次阅读
  • 一盏宋茶,感受时光里的文化生活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我想,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宋朝那样,把“生活品味”视为最高层次的追
    0次阅读
  • 茶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关于茶叶的最早发现,是在距今3540万年前景谷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从而为为印证茶树的原始产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景谷成为茶树发源的中心
    1次阅读
  • 茶叶,是从哪个朝代流行起来的
    茶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茶起源于中国,茶为国饮,关于茶文化的起源,自由"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发展与明
    0次阅读
  • 酥油茶是什么做的
    茶叶的文化酥油茶是什么做的
    酥油茶是以产于四川、湖北的青砖茶作原料,先将砖茶熬煮成浓浓的茶汁(荚沽),滤出茶叶,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做茶时,取适量浓茶汁加
    1次阅读
  • 倒茶倒几分满
    茶叶的文化倒茶倒几分满
    倒茶倒七分满。倒茶素有”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的说法,倒茶七分满主要是对于饮茶者的尊敬,便于及时饮用茶汤,以及品闻茶叶的香气
    0次阅读
  • 赞美茶的诗句或名言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茶有浓淡,
    0次阅读
  • 喝茶,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幸福的味道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古人对于茶的理解,茶就是茶,人在草木间,放开多余的枷锁。而如今,隔着世
    0次阅读
  • 一席茶 ,见心性,一席茶,重拾自我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饮品茶,亦是一种境界古人造字蕴大智慧“茶”字,人在草木间从自然之道,天地怡然茶性恬淡寂然生长
    0次阅读
  • 茶语静心优雅的句子
    茶里人生,苦中自有清香在;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一个人喝茶,恬静惬意,与沉默无关;一杯清茶,上善若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
    0次阅读
  • 茶的知识普及
    茶叶的文化茶的知识普及
    茶为国饮,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绿茶为不发酵,杀青为核心工艺,绿汤绿叶;红茶为全发酵,发酵为核心,红汤红叶;黄茶为闷黄,黄汤黄叶;白
    0次阅读
  • 普洱为什么被称为世界茶源
    普洱有117 8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是保存最完整的茶资源基因库,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种,我国有260多种,大部分遍布云南,而在千家寨野
    0次阅读
  • 10首最美茶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中国传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国是诗词书画,文艺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茶,人在
    0次阅读
  • 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茶对现代生活有三层意义,一是茶作为饮品,走进普通家庭,解渴补充水分,是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二是茶字为人在草木间,即通过茶叶感受自
    0次阅读
  • 夏日之雅,在于书画、品茶、赏花
    书画、品茶、赏花,夏之三雅士!夏日风雅之书画夏日,相比于室外骄阳炙烤,在雅舍笔墨挥洒,最是乐事。“纸寿千年,墨润万年。”笔墨取于物
    0次阅读
  • 父亲的爱,是一杯浓茶,我也很喜欢
    “少年不懂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少年时,我们天性活波,开朗,每一天都是在了中度过,肆无忌惮的玩耍,从早到黑,乐此不疲,仿佛快乐
    0次阅读
  • 喝茶图片配什么文字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有你在,茶也会甜一点;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饮茶一杯,无关风月;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半山一盏
    0次阅读
  • 喝茶的好处说说发朋友圈
    一人独酌,品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与友对饮,促膝相谈,可得茶之趣;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
    0次阅读
  • 涤烦子、不夜侯,茶有这么多的雅称,你知道几个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古往今来,茶是文人雅士笔下的风雅,可俗、可雅。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而茶
    0次阅读
  • 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
酒逢知己醉,茶遇知音香
懂白酒更懂生活
寻白酒更多知识,白酒都有哪些香型?
了解白酒品牌、产品特色及企业文化!
点击查看
子均邓公液
子均邓公液

一个世纪的经典味道 子均邓公液 是五粮液的创制人—邓子均之嫡孙邓真远创立的高品质白酒品牌。邓子均于1911年开办利川永酒厂;1925年创立五粮秘方;1932年定名注册五粮液;1952年献秘

点击查看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

邓子均传承酒生产产地在宜宾,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弱酸性紫红土,最宜作为五粮浓香工艺的筑窖及窖泥培养土。粘性强、微碱弱酸,富含多种矿物质。加之地下水经砂岩自然过滤,水中金属物质含量极低,硬度小,实为天然软水,非常有利于发酵的1000多种微生物的生存。生产基地都在三江之边,同用一个地域的古老地下泉水源。

点击查看
稻花香
稻花香

稻花香酒引进中国名酒之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取“龙眼”优质矿泉水通过混蒸、混浇、万年糟、人工培养老窖、封窖发酵、自然生香、分层蒸馏、按质摘酒、按级并坛、地窖贮藏、科学调配、精心包装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产品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纯正、净爽,诸味协调,回味悠长的特点。在红楼梦里面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稻花香应该取自于这里,

点击查看
叙府
叙府

叙府牌叙府系列酒严格按照传统的“混蒸续糟,双轮底发酵,缓火蒸馏,量质摘酒,贮存老熟,精心酿制”的独特酿酒工艺结合现代先进的酿酒科技成果,精选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糯米为原料,经固体发酵,长期贮存,严格酿制而成。叙府大曲因质量过硬,独具“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甘冽醇美、饮后尤香”的风格

点击查看
0
顶部